中国高血压新指南值得关注
2022-12-10 3933 赵省伟 澳门日报
二○二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酝酿多时的《中国高
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正式发布!一夜之间,很多
人的生活发生了重要改变,不管你是不是
医护人员。
新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线由传统的SBP(收缩压)≥ 140 mmHg和或DBP(舒张压)≥ 90 mmHg,下调至SBP ≥ 130 mmHg和或DBP ≥ 80 mmHg。原本的“健康人士”瞬间成为了病人。
不过,高血压病有几种诊断方式,是基于诊室血压测量 (OBPM)、家庭血压监测 (HBPM) 还是廿四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ABPM)。指南认为,诊断可依据OBPM、ABPM或HBPM,但如有条件,可优先选择ABPM。对高血压的管理,建议首选HBPM;若条件不允许,建议根据OBPM结合ABPM进行管理。
高血压患者HBPM 的测量时间和频率应如何?指南建议病友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每次测量至少连续获取两次血压读数,每次读数间隔一到两分钟,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一、二次血压读数的差值 > 10 mmHg,则建议测量第三次,取后两次读数平均值。
测血压的时间是有讲究的。指南推荐早上在服药前、早餐前、排空膀胱后测量血压;建议晚上在晚餐前测量血压,条件不允许时建议在睡前一小时内测量。初诊或血压未受控制的病友,指南推荐每周至少连续三进行HBPM;而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建议每周进行一到两天的HBPM。
问题来了,是不是一旦确诊高血压病就需要用药呢?不用担心,指南对病友的情况做了充分的考虑。指南的实用之处在于,它除了提供血压界线,还提供了三组补充条件,这就是心血管高危因素、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临床合併症。
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 ≥ 四十五岁,女性大 ≥ 五十五岁)、抽烟或吸入二手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1.04 mmol / 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 3.4mmol / l、空腹血糖异常 ( 6.1 - 6.9 mmol / l)、肥胖(体重指数BMI ≥ 28kg/m2)。
靶器官损伤,包括左心室肥厚、左心房扩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发现。
临床合併症,包括脑出血、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冠心病、心房纤颤、慢性心力衰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 4.9mmol / l、总胆固醇 ≥ 7.2mmol / l、慢性肾病、糖尿病、主动脉疾病或外周动脉疾病、视网膜病变。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nkang/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