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要行多一步

2022-05-23 3417 刘韧 澳门日报

 上一期,笔者以卖旗筹款活动为例,说明看似简单的活动,实质藴含深厚的社会价値和教育意义,只有让学生(无论是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鼓励他们践行公义,不至流于形式主义。因此,呼吁教育工作者在为学生组织或统筹活动方面,需要深化和丰富其教育意涵,也就是上一期的文题“教育就要多想一步”。这一期,在多想一步的基础之上,让我们行多一步!

 怎样才算是行多一步呢?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多做一点。在这里,分享近期的一件窝心小事。上周暴雨连天,儘管已备雨具,但是也难逃湿身的命运。于周六外出买菜的笔者,回程时一手拿着沉甸甸的水果和食物,另一手拿着雨伞,甚是狼狈。相信读者们也会有经验,但凡是下雨天,澳门路面堵车和候车时间长都是必然的。但碍于体力和天气的关係,笔者只好选择乘坐巴士了。巴士到站,候车的乘客一窝蜂地涌上巴士,拿着重物的笔者只好等其他人挤上巴士后才上车。怎知刚上车后,站在笔者前面的一位乘客回头跟笔者说:“前面有人向你挥手……”笔者遂看向前方,有一青年男士朝笔者这边挥手,并说:“这边有位,你过来坐。”随即站起来让出他的座位。笔者当时推辞,但也实在不好坚持,连番道谢,尔后也欣然接受了。隔了一段时间,后座的小孩也起身给另外一位乘客让座。让座后,小孩走到刚让座给笔者的男士身旁,与其聊起天来,原来男士是小孩的爸爸。孩子看见爸爸让座的行为,因而模仿着爸爸的善行,让出自己的座位给有需要的人。这种身教,不就是行多一步的体现吗?

 当然,笔者也见过一些很另类的例子。不知道是不是教育的成功和进步,大家对于人权,特别是孩子的权利都十分重视。这原来是好的,但是如果过分解读,甚至扭曲了原本的意思,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以下的一则故事也是发生在巴士上的。当时巴士上很拥挤,笔者正站在扶手的位置。巴士停站后,又挤入了几位乘客,当中有两个年约五、六岁的小孩。

 上车后,两个小孩马上挤到爱心座的位置,对着正坐在爱心座上的乘客说:“这是孩子们的座位。”言下之意,是叫座位上的人让座给他们。见爱心座上的乘客没有任何回应,孩子们转头向身后的成年人传送了一个“求救”的眼神,一位年轻的母亲趋前,絮絮不休地跟孩子说:“这些座位是给老人和孩子的……”大有指桑骂槐的意思。其间,一位坐在爱心座的乘客到站下车,孩子急不及待地跳上座位,然后母亲又在其他坐在爱心座上的乘客面前,发表她对儿童权利的看法:“孩子,这个爱心座位是给孩子和老人的。这是你们的权利,他们应该要让给你们的……”这位母亲的言论,令当时爱心座的乘客也为之侧目,大家也都对望了一下。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oyu/4590/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