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园丁)读懂“不标準”的叙述

2023-09-29 4877 利民·邓 澳门日报

 近期偶得机会,与研究文化遗产的朋友共同策划展览。展览的内容与北京大栅栏片区相关,我们希望疏理出该区域的前世今生,以此照应国家的发展。

 作为初出茅庐的策展助理,我秉持着学习精神,跟朋友跑了不少地方。说来惭愧,我到北京生活多年,仍彷彿是游人,只把目光放在家喻户晓的胜景,譬如什剎海、鼓楼、天坛、故宫……认为这些就足够能使北京的气质,带上一层“历史厚重感”。

 显然北京的底蕴不只于此。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北京,也不过是由各种“话语”叠加绘製而成的城市面貌——读新闻或读历史,记住的却只是种“标準答案”式的叙述,好比北京是首都那样。我们凭藉着习以为常的共识,构建了对某地的认知。这就像小孩读百科全书,以为自己纵观全貌,其实仅是知晓了外在的“形”,内里的“气韵”还未探究。总说爱北京的我,也只是看见了城市的“形”,而深入了解城市的文化历史,才是去寻找它内里的气韵。

 在筹划某个展览单元时,我们联络到一些曾经在大栅栏片区生活的老匠人,期盼在他们的口述故事中看见时代的变更。有次我们採访了一位耄耋之年的爷爷,他与父祖辈都曾是金店的匠人,清朝时,他们还为宫廷提供金器。儘管早就改朝换代,他依旧对金店、大栅栏及製作金饰的步骤历历在目。一言一句,往事有了生命。

 历史像遥远的传说,有时旁观的人很难去共情,自然也别提在宏大叙事中看见它内里的气韵。但如果将视线从宏大的整体,转至看似渺小的个体,反而更容易对历史,产生心心相印般的理解,毕竟人类的情感是可以互通的。要想真正看见一个地方,正如我们决定认识一个人,在交谈中看见彼此的故事,不断互动,直到某天能触碰对方的灵魂。然后才谈得上了解,还有爱与惺惺相惜。

 司徒子榆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xiaoyuan/11874/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