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闢蹊径:建设澳门特色产学研示範基地

2023-02-08 4512 熊逸 澳门日报

 前  言

 “畅想”是构思目标及决定策略、途径的规划过程中,高标準、多维度的深谋远虑,虽不能海阔天空,也一定要给予“高屋建瓴”的遐想空间;在正式绘製付诸实施的蓝图时,又应脚踏实地,结合澳门和深合区的具体情况统筹部署产学研基地的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已有条件的潜在优势。

 早前刊登于本版的《高屋建瓴:奏响产学研示範基地畅想曲》一文,脱稿于二十大之前,这几周结合学习二十大精神,特别是认真领悟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科技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指示。也翻阅了来自传媒发布的信息,调研了深合区总体建设方案公布以来,粤澳两地在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方面究竟取得了哪些进展?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能否在澳门现有的基础上,创新一条可实现产学研基地建设目标的“蹊径”?

 《高屋建瓴》一文中曾提到,“产”和“研”均为澳门的短板,但一个多月来的调研中,从两所主要大学的努力开拓、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中,深受启迪,依稀看到了一条希望之路。它不仅关係到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发展前景,也可望助力中小型企业的转型升级,并涉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未来改革的取向,更重要的是它能把澳门已有触及科技、教育、社会各种资源的现存力量整合,通过粤澳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建成一座发展产学研的基础平台。

 由重点实验室延伸出来的研发中心、与企业及地方政府组成的联合实验室所获得的一系列创新应用科技成果,已开始从实验室进入车间成为产品,犹如倾淌的一条条涓涓溪流,在深合区建设发展中彙聚成河,期盼由重点实验室造就几个成规模的大中型企业。

 千万不要小觑澳门已成立的两个国家级众创空间的作用,它在组织、激励、培育年轻人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活力。他们取得的一些科技成果也有望通过产学研,发展成令人刮目相看的产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前景,对澳门未来中小型企业的转型升级有可能产生关键性的影响,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本版于二○二二年十一月廿三日刊登的文章《勇担敢先 改革澳门 富民强澳》提到应“推动新形势下澳门教育改革”。笔者在高等教育领域耕耘六十载,熟悉并关注着澳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深知它与基础教育、继续教育的关联密不可分。高校本科培养对象来自基础教育,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与基础教育息息相关,继续教育更是彰显大学活力的一个指标。基于“科教兴澳”的方针,要真正建设好深合区,为澳门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推动新形势下澳门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zhengce/4649/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